四合院:进入外交部,我大杀四方
赵繁也听出来了张学文的隐晦意思,但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。
国家目前有多少资源他很清楚,这又不是乱花钱,上级领导怎么可能不同意。
阿富汗战争他们只是协作,何况苏联要求的订单,连美国都没反对,这可能是发展最好的时机。
至于会引起欧盟的反感,两边是合作关系,又不是要一直绑定要永远。
其实在推动欧盟成立的时候,赵繁早就做好了解绑的心理准备,因利聚,迟早也会因利散。
“欧盟的上限就这样了,而且两边的体制本来就不一样,迟早有一天会分开,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事就好。”
赵繁刚才说的那些行业,涉及很多专业性内容,这份报告制定了一个月才上交国务院。
大家对这么有前瞻性的计划感到挺惊讶的,毕竟里面很多内容都超过了计划委员会的职权范畴了。
会议上安静了一会,到底还是有人先开口了。
“都知道赵主任厉害,没想到调职内政部门没几年,就已经厉害到这样的地步。”
“这个计划想要执行,只怕是需要制定这个计划的人来把控节奏。”
“国家的资源就这么点,让制定计划的人主理,可以少走点弯路。”
这份计划已经超出计划委员会的权限,但没有超过国务院,这是想让赵繁升职。
升职的决定其实没有两年前那么突兀,毕竟赵繁已经有四年的内政经验,年纪虽然还轻,可进入国务院已经没那么扎眼。
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他身上外交部的职位,他进入国务院后,只怕是没有兼顾两边的时间和精力。
后续安排还没下来,赵繁带着全家去看彭书记就听到了自己可能升职的消息。
他惊讶的问道:“就因为提交的那份计划?”
彭书记点头:“升职的可能性很大,为难的点就是你在外交部的工作,毕竟阿富汗那边看着还没个结束的迹象。”
美国都愿意华夏多进口苏联的能源,可见是不想在短时间之内结束战争,为了局势稳定,肯定是要赵繁这样的外交人才坐镇。
这几年他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是对半分的,目前看来,不管哪边他都做得非常出色。
赵繁倒是没那么着急升职,他摇头说道:“我现在升职不太合适,工作安排是一回事,影响也不太好。”
刚四十岁进入国务院,也没有军方经历,别人不会想他是15岁就参加工作,而是认为他是不是投机取巧了。
其实赵繁多少有点杞人忧天,这两年即便调职内政部门,可名声还是很响亮。
别说是内部人员对他很是了解,即便是一般人,稍微关注一点国家动向都知道他的履历。
这样的情况下,别人怎么可能会对他升职入国务院有异议,毕竟工作年限都二十多年了。
彭书记见赵繁还是习惯谦虚,只能提醒他道:“你的这个计划涉及我们国家未来的实力上限,需要你自己把控节奏,重要程度比阿富汗的战争重要。”
华夏不是战争主力,但增强实力却是未来的根基,不管是跟谁联盟,还是别人依附,自身强大才是王道。
赵繁也知道这一点,还是之前一样,不管怎么决定,那都是上级领导的意思,眼下他能做到的就是分析利弊。
一个就是苏联和美国的平衡问题,这场战争涉及世界第一的位置,华夏虽然还没有一争之力,但也要提前做好准备。
美国都已经为下一轮斗争做未雨绸缪了,作为后发国家的华夏,只有一条路,那就是弯道超车。
这个时候是最佳的时机,美国和苏联正在争第一,苏联需要华夏帮忙消耗能源,美国想离间华夏和欧盟,也不限制国内的二道贩子行为。
不管别人是什么意图,可华夏确实是拿到了好处,这个时候不转化成实力更待何时?
还有计划委员会,目前工业基础框架已经搭建完成,这几年赵繁又一直强调模式化的工作流程。
目前确实还不能脱手,可再过五年就可以了,只是别人未必给华夏这个时间。
彭书记让赵繁写一份自身工作的分析报告,能不能升职,只能看最高会议的意思了。
回家的路上,陈敏迟疑地问道:“王教授想招募承宇进入他的研发项目。”
正在想着自己的事业,突然听到妻子的话,赵繁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,半晌后才知道她说的王教授是谁。
别说是中学的内容了,就是大学的课程,赵承宇已经都学完了。
彭英一直和他有联系,不想孩子耽误,便联系了武器专家,想让别人推荐一些专业书籍给他。
有了这个牵桥搭线,赵承宇就进入了武器专家的圈子里,他太过聪明了,不过是自学加上偶尔咨询,很快就追上了普通研究人员的水准。
赵繁回国之后,因为还任职外交部的原因,赵承宇也能收集到外国不少的信息,加上年纪小,很快就在这个圈子名声鹊起。
王教授最近要参加一个巡航舰上的武器研发,因为没有先例,只能收集国外的资讯进行摸索,这涉及到很多外文,赵承宇就成了第一个招募的对象。
如果孩子22岁,赵繁想也不会想就答应了,可他才12岁,研究这种项目和赵良差不多,进去了很可能几年都出不来。
他有些纠结地说道:“不是说好今年参加天才少年班,先读大学吗?”
陈敏也无奈地说道:“王主任说承宇什么都会了,去读大学不过是浪费时间,国家这个时候正在紧要的时期,一切考量都应该为发展让步。”
赵繁没有直接否定,而是直接问了坐在后座上的大儿子: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
虽然才12岁,可赵承宇所处的环境,加上他的智商,心智成熟得让所有人都很震惊。
这会听到父亲的提问,他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问道:“如果我去读三年的书,会不会影响大局?”
他的意思很明显,自己能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。
赵承宇对武器的研究已经和王教授这样的人才差不多,更可贵的是他的思路非常的新奇,要是加入这个项目,应该是能有所成就的。
现在这么问,是想着拖三年没关系的话,那就拖着,因为他想兼顾父母的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