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乐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奇乐小说网 > 四合院:进入外交部,我大杀四方 > 第200章 还是性的谦虚

第200章 还是性的谦虚

四合院:进入外交部,我大杀四方
这话一出,陈宏多少有点尴尬,赵繁是绝对的外交人才,当初之所以会调到计划委员会,还不是因为无法升职。

即便是调离,还是在外交部任职,说是特殊情况,可说白就是需要人家,却没有给与相应的待遇。

陈厚却没有帮着缓和气氛,而是径直说道:“那就让他兼职外交部的工作。”

别人尴尬,他可不会,赵繁兼任两个部门的工作,确实很忙碌,可在场的其他人,谁又轻松了?

国务院研究室的主任迟疑地说道:“可是这边事情千头万绪,特别是他提交了这个计划,实在太宏大了,没有10年的时间,只怕是一期的成果都出不来。”

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,如果是一般的工作,兼任也就兼任了,可赵繁提交上来的几乎是国家的未来发展上限。

不管怎么说,他都用过全身心投入这个计划。

10年的时间,阿富汗战争早就确定了成败,现在还平稳,等到了后期肯定会很多意外事件。

会议上有人赞同,也有人反对,毕竟没有先例,而且工作量也能预估出来,做一件事都尚且做不完,更不要说是两件事。

陈厚只能下结论道:“这事再开会讨论一次,也咨询一下他本人的意思。”

赵繁家谈话不太方便,陈厚又造访了彭家,当面说了会议上的情况,然后问赵繁是什么想法。

“自然是服从命令,听指挥。”

自从进入外交部,这就是赵繁的回答,不管是调遣去哪里,他从来都是做好手上的工作。

陈厚见赵繁答应的这么快,还是提点他道:“是让你权衡是否能两边的工作。”

会议上反对的人,说的话也有道理,人的精力有限,特别是这份计划,几乎都需要做决策。

赵繁却无奈地笑了笑,摇头说道:“让我现在评估,肯定是不行的,毕竟我不知道国务院的工作流程。”

毕竟实践才能出真知。

谁知道陈厚却说道:“没有流程。”

这话把赵繁说得一愣,半响没反应过来,国务院可是最高部门,怎么可能没有工作流程。

见眼前的年轻人一脸的震惊,陈厚无奈地笑道:“你想想之前计划委员会有工作流程吗?国务院之所以这么早想让你进去,就是希望你带来新风气。”

大家之所以这么认同他,和计划委员会形成模式化的工作流程有很大的关系,主要是还不算固定的模式,还要更新迭代。

国务院是最高部门,工作也异常的繁杂,要是能在赵繁的带领下,完善工作流程,那很多政策的运转就会快速很多。

这个时候正是发展的最关键的时期,不管哪个国家都在争先,时间就是机遇。

消化了这个信息,赵繁无奈地提醒对方道:“如果我不是计划委员会的主任,不可能改变大家的工作流程。”

没有权力的改革,商鞅就是前车之鉴。

陈厚今天来彭家,自然不止是传递会议上的消息,还带来了解决的办法。

赵繁听完了之后,震惊地表情失控:“什么,要把计划委员会整个部门升至国务院,改名国家发展委员会?”

年纪上来之后,他可很少因为什么事,会这么这么大惊小怪。

他没想到最高会议上,不仅想让他升职,还打算把整个部门迁入国务院,而且还排在了外交部之上。

陈厚却没觉得自己说了什么大事,还是很淡定地说道:“嗯,这个决定很重大,不可能一蹴而就,不过已经移交预案,这事铁板钉钉。”

这个决定已经通过了,只是整一个部门升职,这是没有过先例的,需要部署的地方很多,时间不知道需要可能要个一两年。

离开之前,陈厚之说道:“这段时间工作安排好,可能需要你经常去开会,讨论整个部门未来的规划。”

领导都已经解决了所有的后顾之忧,赵繁怎么可能不知好歹拒绝。

他开玩笑地说道:“我现在秘书已经高达十人,时间偶尔空闲出来几天完全没有问题。”

只要开始那份宏大的计划,目前的很多工作都可以交给秘书,他只需要先引导一下,最后做决策即可。

陈厚闻言,好笑地打趣道:“不少领导都想和你谈谈这种分解式的工作方式,大家也想工作和家庭都兼顾,承宇的天才程度被很多领导看在了眼里。”

最近不少人都和自己谈论赵承宇,主要是王教授的项目在内部太出名了。

面对亲人一般的领导,赵繁还是性的谦虚道:“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,天才的孩子也很多。”

主要是都拒绝了,要是嘚瑟得让领导看不爽,直接命令赵承宇入项目,他还真的不好说什么。

毕竟做老子的都服从命令听指挥,没道理做儿子的不用。

陈厚可是看着陈敏长大的,把她当成自己的孙女,那赵承宇就相当于曾孙,听到赵繁这么贬低孩子,他可就不答应了。

“他有被引导的机会,千里马常有,伯乐不常有。”

到底是有了伯乐,这匹千里马算是练出来了,作为父亲的耀眼,儿子又这么聪明,即便不入政坛,前途也非常的光明。

赵繁可不敢赌陈厚只是随便夸孩子,一家人都商量好了,三年后再说,这会他只能扯开话题,免得领导真的把孩子送进项目里。

他委婉地说道:“还是需要先进的教育机制,类似的天才才不会被埋没。”

虽然是故意扯开话题,可事实确实如此,如今才80年代,可国内却已经快10个亿人口了,这么多人,总能找到几个异常的天才。

提起这个事,陈厚也转移了话题:“你之前不是写了几本书,可以写一些关于教育的书。”

作为公职人员,他的收入很固定,可外国的消费太高了,这才想起写书赚钱。

回国之后,他几乎都在忙,这种情况下,哪有时间构思新书。

对于领导的建议,他只能打哈哈,笑着敷衍过去。

对着相当于爷爷的领导,还能忽悠过去,可对着国际形势,却不是笑笑就能解决问题的。

整个部门升职的事还没任何文化,苏联这个有了新的动作。

“想邀请我们什么加入他们的核心研究项目,代价是我们站在他们那一边。”
热门推荐